柳甄--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离职

柳甄

柳甄

柳甄在北京长大,毕业于人民大学法律专业,后来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继续深造,学成之后服务于硅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。

Uber一直是柳甄的客户,柳甄因此认识了Uber的创始人克拉尼克(Travis Kalanick)。

2015年4月,柳甄加盟Uber,任中国区战略负责人,因为Uber中国尚且没有CEO,所以这一位置责任重大。

在滴滴和Uber合并的两个月后,2016年9月30日,柳甄选择离开了Uber(优步)中国。

无巧不成书,她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侄女,滴滴出行总裁柳青,是其堂姐。


柳甄Uber的离职内部信《给战友的正式告别》

给所有关心我和关注我的人:

我是2015年4月底加入优步中国的,从开始谈到决定加入,只有短短20多天,我就告别了九年多的律师生涯,坦率的说,我没有得到太多的祝福,是的,这是个有争议的选择,创业本身,这个行业,包括我的家庭——对我而言,决策的时间短,反而因为这只能是个感性的决定。

充满了不确定性,生存和竞争的残酷,让每一个加入的人,都因此而生机勃勃,战场上的人,往往是最简单的,最激情的,最团结的。合并后,总有人找我来推荐人,我想优步中国的很多人就像特种兵,需要有特别准确的定位,才能有他们超常发挥的空间。

在我做律师的阶段,其实做过很多项目,融资,并购,我还亲历过董事会上把创始人赶走的情景,一周多的快速交易,以至于这次,我也多次告诉自己,要在一个律师的“MODE”里面。但看到刚下飞机的Travis满脸憔悴,亲口告诉我,我们才是BUILDER, 他只是董事会成员而已时,我告诉他,他远远不只是个董事,就像我,不是,也无法胜任在过程中作为一个“outside counsel”。

一同经历过的人,不一定非变成朋友,但确实是最感同身受的战友,合并前后,我看到的,是一群学习和适应能力极强的年轻人。现在,他们中有的人带领优步这个品牌在变化中坚守,有的人继续在互联网行业延续他们的梦想,命运把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人编织在一起,在UBER CHINA 的熔炉里历练后,打着烙印的我们将会在新的疆域里再续征途。

感谢Travis, 他对于我的信任和信念,确实是我一直能够面临所有挑战和危机的最大能量源泉;

感谢我的家庭,他们的包容和支持,是我能够无后顾之忧的支柱;

祝福所有UBER的人,因为你们,才有UBER CHINA两年的辉煌岁月,我为曾经和你们一起并肩经历过起起伏伏感到深深的幸运,骄傲和自豪!

合并是插曲,不是结局,衷心期待滴滴出行演绎更壮丽辉煌的乐章!

不久前,去了趟雪山,有一句话不断涌现我的脑海:可惜了那些不抬头看星的人,错过了多少诗酒年华…

送给所有看星,摘星,追星的人——你们的故事,远远还没有结束!

柳甄

2016年9月30日


柳甄

她给Uber留下了什么

柳甄,自2015年加入Uber以来,作为Uber中国的新掌门人,凭着对Uber独到的见解和中国市场长远的认识,使得Uber在中国呈现“专注、高效”的形象定位。

Uber在产品上的一大原则是“化繁为简”,希望做减法,而不是做加法。

最为坚持的4点原则:

  • 1、不做抢单。柳甄认为,抢到单的未必离乘客最近,不利于减少等待时间;

  • 2、不做预定。预定会提高空驶率,完成一个预定订单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三四个实时订单;

  • 3、不设目的地。避免因为特殊的目的地而打不到车;

  • 4、不做现金交易。为了高效。

对于诸如代驾、顺风车、巴士等其他业务,Uber中国目前不想染指。

“从A点到B点,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。目前优步对于中国市场的专注点,就是怎样在5分钟之内有一辆车到达你面前,实现经济、可靠的出行目的。”柳甄表示,“不了解需求的多元化是一种盲目的多元化。”

保持自我,专注于自己的领域,把擅长的事情简单高效化。

即使在中国市场被滴滴围追堵截,Uber并没有忘记打车的初衷,稳扎稳打,为中国乘客提供更高效的出行选择。